我的視頻拍攝剪輯「全流程」
作者 / 靜靜教主
排版 / 靜靜教主
文章字數 / 3191
閱讀時長 / 4分鐘
大家好,我是教主。(靜靜也行)
關于視頻拍攝和剪輯的干貨,其實我已經詳細地寫過好幾篇文章了,為了以防大家之前沒看到,還是先貼一下之前文章的鏈接:
但是!這些文章雖然寫的很詳細,可也有「局限性」。
因為第一篇是我去年2月份寫的,那時候我拍視頻不過才4個月左右,第二篇是我去年11月份寫的,剛好是拍短視頻一周年的時間。
講真啊,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寫出來的經驗分享,多多少少會有不合適、不合理的地方。畢竟我不是科班出身,需要自己一點點探索優化。
所以在今天的文章里,胖友們可能會看到一些與我之前的分享相悖的內容。
如果看到了,不要感到驚訝~ 這只能說明我找到更好的拍攝和剪輯方法,進步了!hhh(文末還有詳細視頻版教程)
介于篇幅的限制,今天的文章先分享一種類型的視頻拍攝和剪輯。也就是友們經常在每周末的時候,會看到的「我的vlog學習日記」。
(沒看過的人,現在就去站墻角反思,哼!)
如果是剛剛開始拍視頻的新手,我很建議大家從這種vlog類型開始切入。
為什么呢?
因為它簡單,且流量高。
我是拍干貨視頻起家的,市面上也有很多“壞人”模仿和抄襲過我的視頻內容和拍攝手法。一開始被模仿和抄襲的時候,我也會生氣。但等著等著就發現,大部分抄襲的人都搞不下去了,要么停更,要么轉型。
原因是:干貨視頻,是一種會把自己榨干的視頻類型。
它最難的,不是拍攝也不是剪輯,是每天都要保持高強度的學習,高強度的實踐,高強度的總結和輸出。而堅持學習、堅持思考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
所以一開始就做干貨,容易把自己的興趣做“沒”。
而相對的,拍vlog類的生活記錄或學習記錄,就要輕松很多。
它不需要你展示出什么邏輯嚴密的知識分享,只要展示出那種好好生活,自律充實的感覺就可以了。而且這種視頻也更容易獲得粉絲的喜歡。
畢竟它展示出來的,就是原原本本真實的生活啊~ 所以和屏幕前的粉絲距離會更近,也更真實。最重要的是,它不僅能踏踏實實地激勵到大家,也可以反向激勵到自己。
像我自己,其實是從今年年初才開始拍vlog日常的,拍了沒多久,但卻是感受到了,我的生活狀態越來越好了~
類型和原因講清楚之后,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
設備篇、內容篇、拍攝篇、剪輯篇、成片展示;
基本把我拍攝vlog日常從頭到位的過程都寫出來了,而且也做了最后的「成片展示」,讓大家能看到具體成果~(在文末的視頻里)
「設備篇」
我是從2019年10月底開始拍視頻的,當時的設備,就是一部手機。記得那時候看別的博主的微博曬圖,人家有大相機,有小相機,有穩定器,看的我一陣羨慕。
當時我還把那張照片打印出來貼墻上了,希望以后自己拍視頻也能成功,也能擁有那么多設備。
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慢慢地提升能力,慢慢地提升數據,我的設備也慢慢齊全了~
拍攝主設備:
兩臺卡片機,一臺是索尼黑卡5,一臺是索尼zv-1。
索尼黑卡5是我剛拍視頻滿一個月的時候,分期買的。(T.T)因為太想用相機拍出質感好的視頻了,所以當時“咬牙跺腳”地入了一個。
索尼zv-1是最近擁有的新寵,它和黑卡5相比,基本上滿足了我對視頻拍攝的所有需求。
有麥克風接口,有防風罩,有美顏,對焦快,屏幕可以翻轉,而且也可以接打光燈。
這兩個相機的價格其實是差不多的,都在4000左右。所以,如果你已經有了預算,想買個vlog相機的話,索尼zv-1很值得~
拍攝配件:
我最常用的就是以下這幾個。
小支架,用來拍攝近景:
大三腳架,用來拍攝中景:
八爪魚,用來拍攝人夠不到的奇葩角度:
剪輯軟件: cut pro
這些東西都有了,拍視頻剪視頻就完全沒有問題了。(當然,如果只有手機的話,也可以哈!手機配支架和三腳架就哦了)
「內容篇」
我猜,大多數想拍vlog日常,但是遲遲沒有下手的胖友,應該和我有過一樣的困惑:
感覺我的一天挺沒意思的啊,沒啥可拍的東西;
到底應該先寫腳本,還是先拍視頻?
......
正是因為一開始有這些疑問,所以,雖然我想拍vlog已經很久了,但一直沒啟動過。畢竟根本不知道該從哪兒下手啊!
直到后來,當我“觀賞”了大量的vlog視頻之后發現:很多人的vlog記錄的并不是僅限于自己的一天,她們會把好幾天的內容都剪到一個視頻里。
其實可以理解哈,畢竟不是誰的每一天都過得很豐富很有質量的。
而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冒出了一個靈感:做了「vlog高光時刻記錄表」。
簡單點說:
我會給自己一周的時間周期,去拍攝制作一個2分鐘的vlog視頻。
其中,周一到周五的時間,我用來記錄。記錄自己每天的高光時刻。
比方說,周一我買的新書到了,那我就在「內容」這里寫:買了兩本書;在「鏡頭拆解」這里寫:拆快遞,閱讀。
比方說,周二我學會做飲料了,那我就在「內容」這里寫:學會了自制飲品;在「鏡頭拆解」這里寫:準備材料,做飲品的過程。
等把周一到周五里,值得記錄的瞬間都這么寫下來之后。
周六,拿出這張表格,把「鏡頭拆解」部分寫的事情,一個個都做一遍,拍一遍。
這樣一個有內容的、自律的、充實的vlog素材就有了。
強調一下:這個方法其實也幫我們“強制”規劃好了周六要做的事情,不至于每周末都在床上賴著不動哈!
「拍攝篇」
內容有了之后,拍攝其實很簡答。
但為了讓我們拍出來的視頻顯得更豐富,也更有故事感,我總結了一下自己拍攝vlog的“技巧”,大概可以拆解位這么一個「野生拍攝原則」:
任何一件事,都要拍3個角度,3個進度。
而且3個角度:中景,近景,特寫
對應3個進度:開始,經過,結果
什么意思呢?
直接來打例子哈!
比如,我要拍攝自己vlog高光時刻記錄表里面,周一寫的事件-閱讀。
那我的中景就會拍攝:拿閱讀設備(閱讀開始)
我的近景會拍攝:翻書(閱讀過程)
我的特寫會拍攝:在書上貼標簽(閱讀結束)
同理,我要拍攝自己vlog高光時刻記錄表里面,周二寫的事件-做飲料。
那我的中景就會拍攝:準備材料(飲料開始)
我的近景會拍攝:往杯子里加東西(飲料過程)
我的特寫會拍攝:對著鏡頭碰一下杯(飲料結束)
這么拍的原因是:不僅視頻的畫面顯得豐富了,而且時長變換一下鏡頭的角度,觀看的人也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因為有開始、有經過、有結果,所以整個畫面看下來,觀看的人會覺得“這件事”很完整。
對了,強調一下哈:
假設我們讀書讀了30分鐘,其實沒有必要把這30分鐘全部拍下來,只要在關鍵節點拍一下就可以了。不然相機的電池和內存容易“承受不住”,而且我們也不需要那么長的素材。
PS:這是我自己瞎琢磨的拍攝原則哈,也是我瞎取的名字,如果胖友們在外面看到有別人也這么寫了,那一定是抄襲
「剪輯篇」
對于這種類型的vlog視頻,剪輯其實特別特別簡單。
我大概演示一下步驟哈:
第一步:打開 cut pro。
點擊左上角「新建資源庫」-命名「vlog日常」;
然后在「vlog日常」里,新建「事件」-命名「2020年5月29日」(其實你點完新建資源庫之后,它的事件就自動命名為當天日期了);
最后在「2020年5月29日」里,新建「項目」-命名「」,代表這是自己的第一個視頻。
看起來有點復雜哈,為什么要層層疊加地建3個文件夾?
我也不知道。
但我把它理解成了:
大文件夾「資源庫」是我的vlog類型,中文件夾「事件」是我的剪輯日期,小文件夾「項目」是我在這一天,剪了多少個視頻。
第二步:把相機里拍好的視頻素材,通通拖進「項目」- 里。(直接往這個位置拖就?)
然后,再拖到下面的時間線上,這些視頻就會按拍攝時間自動排序。
其實這時候一個vlog粗片已經形成了,我們剪輯的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把多余的、不想要的鏡頭,刪掉;
第三步:給視頻添加音樂和字幕。
音樂我是在網易云下載的,下載出來之后,直接往視頻下面拖,即可。
字幕在 cut的頂部菜單欄,也是拖下來,打字就哦了。
最后點擊軟件右上角,找到「導出母版文件」就ok。
——
「成片展示」
成片在下面這個視頻文件里,想直接看成片的,拖到最后一分鐘;還想看視頻版拍攝剪輯教程的,可以從視頻開頭看,視頻里講的內容和我文章寫的內容差不多,但是視頻里有關于拍攝的時候,相機的實際操作需要按哪些按鈕~
看完有沒有感覺心里有譜了~拍剪vlog其實很輕松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到一些胖友。如果覺得有用的話,就點點「贊」和「在看」吧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