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如何剪輯?短視頻剪輯技巧
短視頻是現在的風口項目,如果能把短視頻做好的話,月入過萬也不在話下。
但是對很多短視頻小白來說,想要做好短視頻,首先要學會提高自己的剪輯技巧。大家經常會評價一個剪輯師為百萬剪輯師,這是因為,當你學會剪輯后,就算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視頻,也能被你剪出大片的效果。
當然,短視頻剪輯也是講究一定技巧的,今天就為你分享幾個最常用的剪輯技巧,分分鐘就能把你的視頻提高一個層次。
既然是短視頻剪輯創作,肯定會經常需要將一些不同視頻素材剪輯到一起,很多時候視頻剪輯初學者們經常會為視頻過渡不自然的問題苦惱。到底問題出在哪了?有沒有解決辦法?
一、視頻過渡不自然
(1)不同視頻連接邏輯不連貫,比如上一個鏡頭是兩個人談話,下一個鏡頭是火箭發射。如果兩個鏡頭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你的大腦會很容易將他順暢的連接在一起。
(2)軸線關系混亂。軸線關系大概是指拍攝對象與攝影機之間形成空間關系。尤其是在故事片的剪輯當中,兩個軸線關系混亂的鏡頭組接在一起會使觀眾對影片的空間關系感到迷惑。簡單的說就是搞不清楚演員的運動到底是朝哪個方向。(當然在MV的剪輯當中存在著大量的軸,因為大部分MV是拼畫面造型與剪輯節奏,所以空間感需求沒有那么強)
(3)音樂,音效失位。很多剪輯你光看畫面不聽聲音其實是很跳躍的,但是加上恰當的音樂之后,音樂會分散觀眾一部分的注意力,對畫面的感知更多的被音樂所吸引。比如說兩個內容差異很大的視頻在音樂節奏特別強的重音點進行剪輯,就會顯得流暢很多。
解決剪輯視頻過渡不自然的問題方法還是有的,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讓畫面過渡的不那么生硬,自然一些。比如以下幾個小技巧:
在兩個鏡頭轉場的位置制作一個彩色的閃光,就是把第一個視頻的最后兩幀和第二個視頻開頭的三幀每幀調成不同顏色。在音樂重音的地方空一幀,做出類似眨眼,閃爍的效果。在前一個鏡頭的后兩幀添加方向模糊效果,后一個鏡頭的前兩幀添加方向模糊的效果。最終效果就是鏡頭模糊之后馬上又清晰的出現下一個鏡頭。前一個鏡頭的后兩幀分別放大百分之150,百分之250,下一個鏡頭前兩幀幀分別放大百分之300,百分之200,然后恢復原大小。做出類似于畫面彈動的效果。
當然解決視頻剪輯過渡自然問題的方法還有很多,通過以上可以發現基本上都是兩個鏡頭銜接的5幀去做一些效果。可以自行舉一反三。
二、節奏感怎么把握
大家都知道短視頻畫面雖短,但是也是有一定節奏感的。
短視頻的畫面節奏感就如同一首歌的旋律節奏感或者一部小說的情節節奏感一樣都講究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這樣才能將觀眾們體驗,情緒帶進來。
把控短視頻的畫面節奏感一般都是與背景音樂相結合來進行剪輯達到的。簡單點說,就是在隨著背景音樂的重音時將畫面進行剪切過渡(切鏡頭),做到舒緩有致。這個度要把握好,人眼識別畫面內容需要一些時間,如果說你頻繁隨著重音切畫面,你的眼睛和大腦就要不斷重新的去識別新的畫面內容,這種視覺的中斷,會打斷人腦的思維連慣性,給人不舒服的感覺。
解決辦法:一般背景音樂不會一直維持在快節奏,那么同樣,你的剪輯節奏也不應該一直維持在快切的狀態。
在有背景音樂的情況下,你可以隨著他節奏舒緩的時候放長一點的鏡頭,例如畫面有敘事和情節的鏡頭;節奏強的時候,剪切速度加快,放一些畫面內有強烈動勢的鏡頭,例如揮拳,奔跑,鏡頭急推急拉。
視頻鏡頭張力與節奏感的關系,這個問題我們用電影剪輯來說明。簡單來說,影片越往高潮發展,每個鏡頭就開始變得越來越有張力。什么叫張力呢?就是繃著一根弦,表面上是靜止的,實際上內含巨大能量,一觸即發。
三、注意畫面主角的完整性
做短視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到一些裝飾性的東西,比如字幕,logo標識,旁白文字解釋等。這些東西放置的位置雖然都是固定位置的,但是我們依然要注意它們的存在不能遮擋畫面主角,鏡頭畫面的裝飾性的元素不能離主角的臉部太近。
在剪輯視頻時盡量不要采用背景中有多余的線條、圖形、物體、符號等會誤導或分散觀眾注意力的鏡頭。如果是景深很淺且背景幾乎虛焦,則可使用快速剪輯方式,使畫面一閃而過。
另外鏡頭畫面也要杜絕出現邊緣切掉人物臉或身體,這樣的畫面絕對是視頻剪輯的災難!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