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未經授權不得剪切影視片段,有“吐槽博主”轉講《今日說法》了
“《著作權法》明確著作權包括‘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在法律界人士看來,短視頻不得擅自剪切影視劇、綜藝節目內容的規定有法可依。但是,法律在著作權的權利限制中提到多種“豁免”的情況,其中包括“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和“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這就要看使用這些畫面的短視頻究竟是什么性質。”
在短視頻平臺上,能找到不少“快速看影視劇”的內容,通過畫面跳剪拼湊出近乎完整的情節。“可算是正視和解決短視頻的侵權問題了!”從事影視制作工作的杜先生表示,自己和同行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短視頻博主們“把精彩和高能的片段全剪輯在一起了,把情節全部劇透完了,誰還繼續看影視劇呢?我們辛苦拍攝制作,最后成了人家超低成本引流賺錢的工具。”他對此番《細則》十分歡迎:“《細則》由行業協會提出,通過行業自律比走法律途徑更高效。過去我們不是不想追責,但一個一個找侵權者起訴,維權成本太高。”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短平快地“X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對觀眾來說也失去了欣賞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樂趣:“一部完整的作品是一個整體,高潮和鋪陳都很重要。就好比吃一道菜,菜當然重要,但佐料也不可或缺。短視頻只能再現幾個片段或是忽略大量的細節,觀眾感受不到作品的品質,對作品的評價也會有失公允。”市民霍先生就有類似情況:曾在短視頻平臺上刷到一部電視劇的剪切視頻,感覺情節“十分荒謬”,妻子想看這部劇兩人還起了爭執:“結果看完劇發現有大量細節鋪陳和起承轉合,根本不是短視頻里講的那樣。”
然而在不少網友眼中,一些知名吐槽博主推出的涉及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短視頻,早已超脫“搬畫面、講故事”,而是在解析細節、表達觀點甚至倡導理念:“這毫無疑問是嚴肅的影視評論,只是采取了短視頻的方式和個性化的語言。”
“路溫1900”批評《當家主母》時全程使用表情包
例如“路溫1900”在吐槽某位導演屢次投機取巧時說“不應該是觀眾摘下有色眼鏡去看你的作品,而是你要用你的作品去摘了觀眾的有色眼鏡”,被不少網友奉為“金句”;他在批評某流量明星新劇時稱“只有我的主觀符合你的主觀時你才覺得我客觀”被謝梟認為“精準痛狙飯圈邏輯”:“這顯然就是評論,這樣的評論引用影視劇相應畫面如果被認為是侵權的話,我只能理解為片方經不起批評。否則他們會以侵權之名去追責那些夸他們的短視頻嗎?”
長短視頻能否合作共贏?
隨著短視頻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影視劇和節目的主創人員,不得不轉而與短視頻平臺及吐槽博主們合作。不久之前,“劉老師說電影”和另一位博主“迷影之下”就在B站聯合專訪了《鐵道英雄》主創,導演楊楓和主要演員張涵予、范偉、魏晨、俞灝明悉數亮相這一20分鐘的視頻中。而電影《第一爐香》雖然受到不少批評,但通過抖音進行的短視頻營銷卻被認為是一次“下沉市場的營銷創新”。一些影視制作人坦言,對短視頻是“又愛又恨”。
有網友在彈幕提到新的規定
“短視頻也在進化,內容更垂直,特色更鮮明,當然競爭也很激烈。”一些吐槽博主坦言,短視頻在保持“接地氣”特點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品質,例如“路溫1990”屢有視頻躋身B站前三,“絕不是簡單解說電影或吐槽就能做到”。另一個案例是B站UP主“怪異君”,其專注于懸疑、推理作品解讀,曾講解《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影視劇,不僅“狄仁杰”梁冠華、“提刑官”何冰觀看他們的視頻內容后與他們連線電視劇剪輯成短視頻算侵權嗎電視劇剪輯成短視頻算侵權嗎,演員張震、導演陳正道在各自電影《緝魂》《秘密訪客》宣傳期間也接受他們的專訪。
“短視頻博主能獲得影視劇和節目制作方的青睞,關鍵還是其本身在垂直領域的內容品質和影響力。”在一些網友眼中,這樣的互動是他們樂于所見:“無論長短視頻電視劇剪輯成短視頻算侵權嗎,我們都希望看到有品質的作品。”
文/簡工博
來源/解放日報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